帮助中心
请登录 | 快速注册
  • 首页

  • 技术转移

      产学研合作
      研发共建
      产品孵化
      专家对接
      技术需求
      技术评估
      产品试产
      产品测试
      技术培训
      技术评估
      技术咨询
      技术检验
      研发规划
      创新培训
      技术攻关
  • 专利交易

  • 版权交易

  • 商标交易

  • 锐智库

  • 最新活动

  • 资讯

首页
技术转移
专利交易
版权交易
商标交易
锐智库
最新活动
资讯
会员中心
高校机构:16家

换一组

  • 四川大学
    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当前,四川大学已经确立了“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4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4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截至2017年底,学校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14个,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
  • 电子科技大学
    建校以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共培养了20000余名毕业生,他们遍布海内外IT领域,在国防科研战线,航空航天、电子领域,处处都有学院校友的风采。以谭述森院士为代表的知名学者、以“神舟载人飞船”测控系统总工程师席政少将为代表的国防顶尖技术专家、以华为公司董事长孙亚芳为代表的IT领军人物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国内外电子信息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我国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具有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金融、翻译、新闻与传播、护理、药学、公共管理(MPA)、工商管理(MBA)、工程硕士(含11个工程领域)等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3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7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自2016年7月以来一直处于ESI前1‰,并已进入世界前100名。
  • 西南财经大学
    学校坚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协同创新,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国家、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获批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依托学校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主动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勇担大学社会责任;加强中国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以及西财智库等科研机构建设,拓宽智库成果报送渠道,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依法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努力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在123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服务国家社会,形成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和“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30余万栋梁英才,师生中产生了3位“两弹一星”元勋、60位海内外院士和24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院士几乎全部出自我校。邓小平同志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
    学校以工见长,形成了工、理、文、生四大学科群,设有26个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1家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个异地研究生院(青岛研究生院、唐山研究生院),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共建医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车辆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A+)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土木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七(A-),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 广州微谱化工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机构名称:广州微谱化工分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微谱技术成立时间:2013年,广州微谱化工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服务项目:配方分析、产品开发、成分分析、检测测试、工业诊断等服务领域:清洗剂、表面处理、加工液、油品及添加剂、水处理、纺织、塑料、橡胶、胶粘剂、涂料、油墨、环境、化妆品、食品及触材、农产品、金属材料、脱模剂、助焊剂、润版液、选矿药剂等几十个行业。
    清洗剂、表面处理、加工液、油品及添加剂、水处理、纺织、塑料、橡胶、胶粘剂、涂料、油墨、环境、化妆品、食品及触材、农产品、金属材料、脱模剂、助焊剂、润版液、选矿药剂等几十个行业。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光电所)始建于1970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研究所。建所以来,光电所在自适应光学、光束控制、微纳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先后取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540余项科技成果,申请专利900余件,授权专利470余件,发表论文4500余篇,在2016和2017年度连续两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承办国际先进光学制造和检测会议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光电所主要研究领域及学科方向包括:光电跟踪测量、光束控制、自适应光学、天文目标光电观测与识别、先进光学制造、航空航天光电设备、微纳光学及微电子光学、生物医学光学等。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成立于1958年,是以一级学科建所的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事业单位,也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长期以来,研究所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战略新兴生物产业的形成与升级提供科学基础、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成都生物所现有在职职工近340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160人。拥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8个博士学位培养点,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8个学术型硕士学位培养点,有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等2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培养点,现有在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350人(含留学生16人)。拥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近20人。 成都生物所设有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生态研究中心、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机构,是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保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川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的依托单位。成都生物所公共实验技术中心具有天然产物、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共用实验装备,拥有600MHz核磁、高分辨质谱、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多功能显微镜等各类先进仪器设备。该所有茂县山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国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站)、若尔盖高寒湿地定位研究站等8个野外生态站(点)。该所标本馆馆藏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0万余号,标本的种类和数量居同领域全国第一位,亚洲第二位;植物标本35万份。建所以来,成都生物所已取得科技成果300多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0多项。以“地奥心血康”为代表的众多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都生物所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国内众多高校、研究所、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成都生物所是四川省生态学会的挂靠单位。
    成都生物所设有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生态研究中心、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机构,是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保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川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的依托单位。
  • 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代号:中国兵器工业第五八研究所)成立于1977年11月,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占地面积300余亩,拥有科研生产仪器设备2200余套,进口仪器设备近500套,总资产近9.5亿元。全所现有员工6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77%,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5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3人,高级工程师百余人,是专业从事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军民融合型研究所。
    坚持以“保军报国·强所富民”为职责,坚持以“推动装备信息化、提升国防制造力”为使命,形成以信息与控制技术及产品研发为主业,武器装备、智能制造、智能传感、辐射监测为重点应用领域的军民融合型研究所。
  •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位于四川绵阳,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全国文明单位。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学校校园占地4088亩,校舍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3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7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78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防基础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防紧缺专业1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共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研究培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科研平台23个;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2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120余人次。学校努力提高协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在先进建筑材料、核废物与环境安全、植物遗传与育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特色与优势
    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控制系统,水污染治理
  •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26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院和12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教职工5561人,专任教师2861人,教授、副教授1700余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25名,其中14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57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3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4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35名。全校有本科专业84个,拥有27个一级学科、15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一级学科、2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155个省(部)级二级重点学科。25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9个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电力绝缘,生物医药,电子元器件,金属材料,节能环保
  •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分为武侯校区(老校区)、航空港校区(新校区)、太平园校区和阿坝州红原县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学校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2.9万余人,教职员工1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68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00余人。有47人先后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5人为国家民委或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66人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8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学校具有较强科研能力,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彝学文献馆。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80余项,省(部)级项目7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万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80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0余项。特别是在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民族经济、民族旅游、民族文化研究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有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学科研实验设备总值近4亿元。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公开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学刊》和内刊《民族学信息》等。学校建立60余年来,培养出各类人才14万余人。在他们中间,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现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藏族将军,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更多的毕业生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为民族地区的解放、政权建设、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学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秉承“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西南民大宗旨,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西南民大道路,体现“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铸校”的西南民大理念,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西南民大精神,实施“一体两翼”西南民大战略,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彰显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能力、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促进学校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生物医药
  •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占地面积294多万平方米。校园分为两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校园内湖光山色、绿树繁花,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两个校区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肥料,高分子材料,纸浆,自动化元件
  • 重庆大学
    位于重庆的文化区沙坪坝区,创办于1929年的重庆大学,享有“长江与嘉陵江交汇而生重庆,科学与人文交融而生重大”的美誉。走进重庆大学A区正门,办学“理念墙上镌刻了16个摘录自《重庆大学宣言》的金光闪闪大字:“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这是重大人世代传承的崇高理念。历经了八十五年历史的验证,这与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职能不谋而合,如出一辙,显示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吴芳吉等三名国内大师和沈懋德等三名海外学者共创重庆大学时,就高瞻远瞩、放眼未来。早在20世纪40年代,重庆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文、理、工、商、法、医六大学院的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当时被称为“十大国立大学”,马寅初、李四光、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或学习。印证中西办学思想的还有学校A校区第一教学楼建成于1933年,是典型的中国古式建筑,第二教学楼建成于1935年,是欧式风格的建筑,如此布局,学校创建者就是希望把学校办成融合中西、促进文化的交流,并建设成为“完备弘深之大学”的目标。而如今,重庆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央直管干部高校,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5万余名学生齐聚A、B、C、虎溪四个校区努力学习和研究,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近20000人,留学生约1200名;在职教职工5300余人在占地面积5500亩的这片热土中辛勤耕耘,实现着学校发展的梦想。重庆大学有着自己的发展蓝图和梦想:到2020年,重庆大学基本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将重庆大学建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能够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贡献知识和优秀人才,成为国际公认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学科综合的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其他新能源,机床,水污染治理,控制系统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含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哲社重点研究基地2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是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高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博士424人,高级职称540人。学校大力实施“以人为本、融合开放、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2010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科研项目30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80余项。
    气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
  •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做为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现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江苏省重点(工程)实验室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创业人才14人。
    合成化学、化学药物、太阳能、软件、水污染治理
  •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是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有成都和宜宾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887亩,校舍建筑面积144.7万平方米,成都理工大学是以理工为主,以地质、石油、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土木、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为特色,经管文法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地质勘探、土木工程
研究成果:17项

换一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汽车精准停车控制方法及装置,其方法包括:在自动驾驶汽车停车期间,所述自动驾驶汽车分别获取当前时间的距离值、角速度值以及加速度值;所述自动驾驶汽车将所述距离值、角速度值以及加速度值输入到已训练好的冈波茨模型中,得到当前时间的轨迹曲线;所述自动驾驶汽车利用所述当前时间的轨迹曲线,分别计算待移动的曲线距离值和角度,以便根据所述曲线距离值和角度进行精准停车。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RFID扫描和UWB定位的无感支付方法与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户终端通过身份识别区域的UWB完成身份认证,并与购物车上固定的智能终端形成UWB交互链接;通过UWB定位检测支付区域的购物车,位于所述支付区域的RFID读写器读取所述购物车内商品上的电子标签获得购物清单与结算结果;向与所述购物车上智能终端形成UWB交互链接的用户终端发送支付信息,或通过智能终端授权支付功能完成支付。该方法使用有RFID读写器对带有电子标签的商品进行群读,快速获取商品信息,同时使用UWB技术完成身份识别定位,使支付过程更方便快捷。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风速相关性与风功率曲线的风机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风机状态判断和风机数据判断。本发明通过有效地从SCADA数据中提出了相关性与风功率曲线,基于SCADA数据分析测试风机与邻近风机的风速相关性,通过风速相关性计算判断出测试风机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可有效检测风力涡轮机状态是否持续恶化。同时,本发明通过历史SCADA数据拟合出测试风机的风功率曲线,并利用风功率曲线判断测试风机的实时风功率数据是否正常。在曲线拟合的过程中,原始风功率数据经过多轮清洗,较传统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风功率曲线,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测试风机的实时风功率数据是否正常。
  • High-temperature protection method for solid state drive and implementation device thereof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nomous monitoring and active defense of lightning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错误比特流的恢复方法,涉及信息通信及存储领域,尤其是当比特流在传输或存储时发生错误后的错误恢复方法。本发明技术要点:比特流处理步骤及比特流恢复步骤;原始比特流经过比特流处理步骤后发送或存储,所述比特流处理步骤包括:步骤A1:将原始比特流分成定长的若干比特组 ,构造矩阵Q及矩阵H;将各比特组 与矩阵Q相乘得到附加比特组;将附加比特组 添加到比特组 ,组合得到处理后的比特流;接收或读取处理后的比特流,判断比特流的比特元素是否出出错,若出错则执行比特流恢复步骤,若没有出错则从所述处理后的比特流中提取比特组 ,将各比特组依次组合还原原始比特流等。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猪场废水的一体化处理技术设备,包括主体反应池、分点进水系统、搅拌导流系统、曝气供氧系统、污泥导流系统和硝化液回流系统。主体反应池包括预处理段以及依次连通的预缺氧段、厌氧段、缺氧段、初沉池、好氧段、中沉池、膜池、污泥池和清水池。废水经过微生物制剂絮凝预处理后,由以“预缺氧+厌氧+缺氧+好氧”为主体的工艺进行处理,随后再经过膜反应器深度处理,处理出水进行回用。本发明在减小一体化处理技术设备的占地面积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脱氮除磷的效果。
  • 本发明涉及存储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固态硬盘的高温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固态硬盘的温度,根据反馈的温度信息,合理高效地限制固态硬盘的带宽且保证了固态硬盘的其他性能指标。借此,本发明针对固态硬盘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如环境温度高达至40℃~100℃,避免了高温条件下固态硬盘进入异常模式,防止过高温度导致固态硬盘烧坏,造成数据丢失,大大增强了固态硬盘的可靠性,解决了固态硬盘在高温下的应用技术难点。
  • 一种雷电自主监测及主动防御系统和方法,包括:电流传感器,安装在易形成上行连接先导并易于监测其形成的脉冲电流的金属物体上,用于监测上行连接先导产生的电流脉冲信号;天线,安装在所述电流传感器附近,用于监测下行梯级先导产生的场脉冲信号;信号处理和预警模块(MSPW),用于对所接收的电流和场脉冲信号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下行梯级先导和上行先导脉冲始发和发展时,发出预警信号,其中将所述预警信号发送到受控浪涌保护器件(CSPD)和/或极化可重构防雷天线,所述CSPD在首次回击之前完成开关动作和/或所述防雷天线变成仅接收/发射水平极化电磁波。根据本发明,可在首次回击之前实现雷击防御,成本低、简单可靠。
  • 调节器适用于中低压燃气管网,作为居民小区及工商业用户的调压稳压设备,特别适用中低压大型工业窑炉、燃气锅炉、直燃机组等工商业直燃设备的燃气供应。适用于天然气、人工煤气、野花石油气。

        

  • 本发明提出了中医临床辅助辨证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系统,在基于编码解码框架的中医临床辅助辨证模型的方法中,首先使用Fast‑Text语言模型对中医临床文本数据做了数据表征,再基于编码解码框架在编码层使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在解码层使用单向门控循环单元生成中医临床辅助诊断的结果。本发明将中医临床文本的多标签分类任务从另一个视角进行处理,转换成了中医临床文本的标签序列生成任务。采用生成方法处理多标签分类问题,将证候要素作为文本生成模型的最小语义单位进行诊断结果生成,可以解决传统的多标签分类方法无法预测未见证候描述的问题。
  • 随行智能无人机20分钟超长续航,轻松记录愉快出行,只为生活增添色彩。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控视频多维度行人行为智能分析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个体行为分析模块、小群组行为分析模块、群组行为分析模块、场景分析模块、行人行为维度评估模块、智能网关、应用逻辑集成模块和视频来源管理模块。该方法为:获取监控视频数据流,从监控视频数据流中提取视频帧,使用关键视频帧数据进行场景分类和行人行为维度的选择;合并场景和行人行为维度信息;进行行人行为分析模块选择的决策及管理数据的传输;通过选定的行为维度下的行人行为分析模块中集成的一种场景的行人行为分析模型,进行智能行为识别,输出最终行人行为识别结果。本发明可支持各种复杂监控场景和行人行为维度的行人行为识别。
  • 本发明属于光通信领域领域,尤其是一种超低功耗镜反射光通信装置及方法,针对现有的野外一些极端环境下,无法进行通信的问题,现提出如下解决方案,包括主板,所述主板顶部均匀设有MEMS镜面,所述MEMS镜面与主板之间均匀设有电动推杆,所述MEMS镜面外侧环绕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设置于主板表面,所述主板底部设有微控制计算机,所述微控制计算机一侧设有蓄电池组,所述主板底部均匀设有液压升降杆。本发明中通过阵列MEMS镜面,制成调制镜面,将接收到的太阳光进行调制,将要发送的信息调制后加载到折射光上进行发射,实现通信过程中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通过调制光对信息进行发送,改变了传统的电磁波通信方式。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维转台,涉及测量用转台技术领域,包括转盘、底座、电机、蜗轮、蜗轮轴、蜗杆、小齿轮、大齿轮、第一轴承及限位机构,转盘上设置有第一筒体,蜗杆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蜗轮轴的两端分别与蜗轮及小齿轮连接,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限位机构用于限定小齿轮围绕大齿轮做周向运动;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大齿轮套设在第一轴承外圈上;第一通道的内壁与第一轴承的外圈固定,第一筒体的外壁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底座与大齿轮固定连接;底座上还设置有测量杆,测量杆的一端与第一通道的内壁固定 ,另一端向上延伸至第一筒体内。本发明通过将小齿轮的自转转化为小齿轮围绕大齿轮的公转从而带动转盘转动,有效提高了转台的平稳性。
  • 一体成型蜂窝机盖,创新式蜂窝进风机盖。立体强化进风,减少风阻,过风更迅猛。

              

专家数量:22位

换一组

  • 秦(研究员)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员

  • 陈教授

    计算机应用、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教授

  • 解(工程师)

    电子、电气、通信、建筑智能化/高级工程师

  • 乔教授

    信号检测与处理/副教授

  • 肖(工程师)

    无线通信覆盖、射频技术应用及物联网技术/中级工程师

  • 解主任

    机械设计/工程师

  • 贺教授

    (1) 高压极端条件下的物质结构、性能调控与新物理现象探索;    (2) 大腔体静高压技术的发展与相关问题/教授,博士导师

  • 范老师

    天然产物分离、药物合成工艺/教研人员

  • 李教授

    药物稳定性、药物新剂型、新制剂研究/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严(工程师)

    1.高性能水泥基材料 2.工业废弃物高效利用/总工程师、总经理

  • 兰(讲师)

    生物能源技术、生物制药、天然产物/讲师,教授

  • 钟教授

    肥料,磷复肥、磷化工,其他化学化工/教授,博士导师

  • 汪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绿色设计与制造、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工程/教授、实验室主任

  • 邓(讲师)

    抗肿瘤药物/讲师

  • 姚教授

    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与机器人技术 CAD/CAM/CAE 机械传动与驱动/教授

  • 陈教授

    生理活性物质/教授

  • 张教授

    研究方向 1. 药物质量控制 2. 生物药物分析/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

  • 常

    钒钛钢新产品开发、轧钢工艺研究、钒钛钢/工学硕士学位

  • 蒋(专家)

    钛白粉工程建、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改进、钛白生产环保、钛白生产节能、钒钛化工、钒钛新材料/行业专家

  • 汤讲师

    环境微生物、微生物育种/助教/讲师

  • 李博士

    固体废弃物污染处理,其他环保和资源/教授

  • 高(工程师)

    电子技术,通信/高级工程师

  • 关于我们|
  • 合作流程|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在线帮助

咨询热线:028-86203093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现在就开始享受百万服务,拿百万扶持资金!

免费注册 | 登录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

Copyright © 2020 德阳市锐创社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19002366号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
  • 四川省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
  • 2020年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四川省诚信民营企业
  • 成都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 2019年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达标企业
  • 简阳市青年创业促进会副会长单位
  • 成都高新区梯度培育企业瞪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