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请登录 | 快速注册
  • 首页

  • 技术转移

      产学研合作
      专家对接
      产品孵化
      技术需求
      研发共建
      技术评估
      产品试产
      产品测试
      技术培训
      技术评估
      技术咨询
      技术检验
      技术攻关
      研发规划
      创新培训
  • 专利交易

  • 版权交易

  • 商标交易

  • 锐智库

  • 最新活动

  • 资讯

首页
技术转移
专利交易
版权交易
商标交易
锐智库
最新活动
资讯
会员中心
高校机构:8家

换一组

  • 四川大学
    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当前,四川大学已经确立了“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4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4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截至2017年底,学校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14个,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
  • 电子科技大学
    建校以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共培养了20000余名毕业生,他们遍布海内外IT领域,在国防科研战线,航空航天、电子领域,处处都有学院校友的风采。以谭述森院士为代表的知名学者、以“神舟载人飞船”测控系统总工程师席政少将为代表的国防顶尖技术专家、以华为公司董事长孙亚芳为代表的IT领军人物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国内外电子信息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我国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具有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金融、翻译、新闻与传播、护理、药学、公共管理(MPA)、工商管理(MBA)、工程硕士(含11个工程领域)等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3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7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自2016年7月以来一直处于ESI前1‰,并已进入世界前100名。
  • 西南财经大学
    学校坚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协同创新,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国家、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获批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依托学校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主动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勇担大学社会责任;加强中国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以及西财智库等科研机构建设,拓宽智库成果报送渠道,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依法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努力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在123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服务国家社会,形成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和“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30余万栋梁英才,师生中产生了3位“两弹一星”元勋、60位海内外院士和24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院士几乎全部出自我校。邓小平同志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
    学校以工见长,形成了工、理、文、生四大学科群,设有26个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1家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个异地研究生院(青岛研究生院、唐山研究生院),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共建医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车辆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A+)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土木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七(A-),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 广州微谱化工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机构名称:广州微谱化工分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微谱技术成立时间:2013年,广州微谱化工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服务项目:配方分析、产品开发、成分分析、检测测试、工业诊断等服务领域:清洗剂、表面处理、加工液、油品及添加剂、水处理、纺织、塑料、橡胶、胶粘剂、涂料、油墨、环境、化妆品、食品及触材、农产品、金属材料、脱模剂、助焊剂、润版液、选矿药剂等几十个行业。
    清洗剂、表面处理、加工液、油品及添加剂、水处理、纺织、塑料、橡胶、胶粘剂、涂料、油墨、环境、化妆品、食品及触材、农产品、金属材料、脱模剂、助焊剂、润版液、选矿药剂等几十个行业。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光电所)始建于1970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研究所。建所以来,光电所在自适应光学、光束控制、微纳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先后取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540余项科技成果,申请专利900余件,授权专利470余件,发表论文4500余篇,在2016和2017年度连续两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承办国际先进光学制造和检测会议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光电所主要研究领域及学科方向包括:光电跟踪测量、光束控制、自适应光学、天文目标光电观测与识别、先进光学制造、航空航天光电设备、微纳光学及微电子光学、生物医学光学等。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成立于1958年,是以一级学科建所的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事业单位,也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长期以来,研究所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战略新兴生物产业的形成与升级提供科学基础、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成都生物所现有在职职工近340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160人。拥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8个博士学位培养点,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8个学术型硕士学位培养点,有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等2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培养点,现有在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350人(含留学生16人)。拥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近20人。 成都生物所设有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生态研究中心、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机构,是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保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川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的依托单位。成都生物所公共实验技术中心具有天然产物、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共用实验装备,拥有600MHz核磁、高分辨质谱、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多功能显微镜等各类先进仪器设备。该所有茂县山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国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站)、若尔盖高寒湿地定位研究站等8个野外生态站(点)。该所标本馆馆藏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0万余号,标本的种类和数量居同领域全国第一位,亚洲第二位;植物标本35万份。建所以来,成都生物所已取得科技成果300多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0多项。以“地奥心血康”为代表的众多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都生物所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国内众多高校、研究所、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成都生物所是四川省生态学会的挂靠单位。
    成都生物所设有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生态研究中心、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机构,是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保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川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的依托单位。
  • 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代号:中国兵器工业第五八研究所)成立于1977年11月,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占地面积300余亩,拥有科研生产仪器设备2200余套,进口仪器设备近500套,总资产近9.5亿元。全所现有员工6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77%,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5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3人,高级工程师百余人,是专业从事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军民融合型研究所。
    坚持以“保军报国·强所富民”为职责,坚持以“推动装备信息化、提升国防制造力”为使命,形成以信息与控制技术及产品研发为主业,武器装备、智能制造、智能传感、辐射监测为重点应用领域的军民融合型研究所。
研究成果:3家

换一组

  • 一体成型蜂窝机盖,创新式蜂窝进风机盖。立体强化进风,减少风阻,过风更迅猛。

              

  • 调节器适用于中低压燃气管网,作为居民小区及工商业用户的调压稳压设备,特别适用中低压大型工业窑炉、燃气锅炉、直燃机组等工商业直燃设备的燃气供应。适用于天然气、人工煤气、野花石油气。

        

专家数量:5家

换一组

  • 解晓

    电子、电气、通信、建筑智能化/高级工程师

  • 乔记平

    信号检测与处理/副教授

  • 肖田忠

    无线通信覆盖、射频技术应用及物联网技术/中级工程师

  • 高磊

    电子技术,通信/高级工程师

  • 解明利

    机械设计/工程师

  • 关于我们|
  • 合作流程|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在线帮助

咨询热线:028-86203093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现在就开始享受百万服务,拿百万扶持资金!

免费注册 | 登录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

Copyright © 2017 成都易创经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2366号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
  • 四川省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
  • 2020年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四川省诚信民营企业
  • 成都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 2019年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达标企业
  • 简阳市青年创业促进会副会长单位
  • 成都高新区梯度培育企业瞪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