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教授副教授
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 硕导/系主任 副教授17年经验从事技术领域信号检测与处理擅长研发的课题基于单片机、PLC等微控制器的智能监控系统开发; 信号监测与数据处理系统; 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 已开发类似课题10余项,在智能监控、实时数据传输与分析方面,经验丰富。主要成就主持科研项目:Ø纵向项目:山西省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项目成果推广项目: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并通过国家级成果鉴定;Ø横向项目:架空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校验与分析研究,经费29.5万。项目来源: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Ø横向项目:黄河冰清自动监测系统现场设备的修复与调试,经费6.5万。Ø横向项目:黄河源头鄂陵湖冰情自动监测设备研发与现场试验,经费20万。国家发明专利Ø一种智能红外甲烷气体检测装置,2013.5,中国,CN201310187206.5;Ø一种用于泄漏电流检测的零磁通微电流传感器,2016.11,中国,CN201611047889;Ø一种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干涉条纹计数器,2010.10,中国,CN201010162211.7;Ø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认知雷达探测装置,2013.7,中国,CN201310291291.X;2、科技鉴定2016年6月,主持完成的省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成果“实验教学综合管理系统”,经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

李振亭教授
著作:主编出版教材2部,副主编出版教材1部,出版专著1部 论文:在CN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余篇. 项目:主持完成省级项目4项,厅级项目3项,参加完成省级、厅级项目多项。 获奖: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论文二等奖2项,厅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多项。

杨木清教授
中南民族大学网络技术中心主任,计算机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 中共党员,中南民族大学网络技术中心主任,计算机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湖北省信息协会理事,全国实验室管理研究会理事,武汉微型计算机协会理事。湖北省金盾网络工程建设方案、水利网络信息工程建设、武汉大学网格计算等大型项目的评审。 出版《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教材)》部委级教材一部;1994年负责学校计算中心建设;1999年负责学校校园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学校大学生宿舍网络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系“计算机远程家庭医疗系统”项目研究;台湾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宽频隔离放大器》研制并通过鉴定;2004年负责学校YZZ03008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和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项目;主持开发科研成果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管理工作事务流应用系统等。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2005年荣获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十年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获湖北省普通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1998年获湖北省高校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张舒予教授
1991年出版译著《电视制作——技巧·艺术·训练》。2001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新闻学专业、传播学专业和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开设自主开发的“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课程。2003年12月公开出版专著《视觉文化概论》,2006年10月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石良武教授
主持过湖南省“九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教育网络环境下MCAI的推广应用”、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项目“深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总课题组子课题“校园网招标与价值分段评估体系的研究”。

陈明选教授
1、教育部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国家知识服务体系支撑技术研究”; 2、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异构网多媒体内容适配及优化策略研究; 3、教育部科技司“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央财政专项“网络教育资源描述、注册与管理系统”

陈明选教授
主编出版著作两部:《电化教育概论》、《现代教育技术》,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项,获全国、省、市各种电教成果奖26项。主持完成省级以上课题7项,正在主持江苏省“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以理解为目标的教学设计研究》,江苏省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校园网教育绩效评价研究》

张兴教授
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分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微机专业委员会主任,科学通报、半导体学报、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期刊的编委。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其中获得授权4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