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教授教授,博士导师

      教授,博士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1998-2006年先后在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普林斯顿大学等单位从事科研及研发工作。现为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所长,高压科学与技术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高压物理、超硬材料、能源材料、纳米复合陶瓷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曾为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用于原位中子衍射的高压装置,获该实验室“杰出创新”奖;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国产六面顶压机的二级六-八模大腔体静高压系统;主导研发的超硬复合材料已开始应用于国内高速高效切削加工与石油钻探领域;生长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超硼氧化物(B6O)单晶,被《Nature》杂志编辑分别在“Materials update” 及 “Science update”上专文介绍;首次采用一步反应烧结法,在高压下制备出了高性能的纳米结构超硼氧化物超硬复合陶瓷。近五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等各类项目10余项,在Adv Mater, Phys Rev Lett, Phys Rev B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被SCI收录70余篇,他引700余篇次,获准国内外专利5项。

      • 四川省成都市
      • 其它
      • 专利:3
      立即咨询
    • 范老师教研人员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 1981.9~1985.7 四川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本科1991.8~1994.7 原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硕士研究生1994.9~1998.6 原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博士生

      • 四川省遂宁市
      • 高校
      • 专利:1
      立即咨询
    • 李教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3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至今任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已在J Med Chem, Arch Pharm Res, J Pharm Sci-US, Bioorg Med Chem Lett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授权专利3项,获软件著作权4项。编写《物理化学》、《药物现代评价方法》等教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等。获201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 四川省自贡市
      • 高校
      • 专利:2
      立即咨询
    • 严(工程师)总工程师、总经理

      1980.9~1984.7: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材系建筑材料及制品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9~1986.8:在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施工教研室工作,任建筑材料课专业教师。1986.9~1989.6:在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研究生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孙伟教授,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6~2003.2:在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隔热耐磨衬里工程公司工作。历任衬里公司技术部副主任、主任、副总工程师、总经理等职。2000年入选天津巿大港区“131人才工程”人才库,2002年入选中国石化集团公司“131人才工程”人才库。2003.2~至今:西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并于2004.4至2005.9在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作访问学者,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及修补材料。学术成果:本人长期致力于水泥混凝土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84年~1989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纤维增强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1989年~2002年,主要从事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衬里的研究及衬里材料的国产化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科研项目十余项,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隔热耐磨衬里技术规范》SH3531-2003。2003年后主要从事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讲《高性能混凝土及制品》、《新材料专题》等课程,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混凝土竞赛并获奖,主持多项教改项目。在香港科技大学期间,主要承担了“光纤腐蚀传感器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研究”、“超高强混凝土(DSP)的研究”、“墙面修补用ECC材料的研究”等项目的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先进建筑材料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主持“用粉煤灰生产地聚合水泥技术的研究”、“新型含镁水泥的研究”等项目,参与多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先后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

      • 四川省乐山市
      • 其它
      • 专利:3
      立即咨询
    • 兰(讲师)讲师,教授

      1963年生,1985年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学士学位。1993年评为讲师,2005年聘为副教授岗。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与工程、生物能源技术与工程、生物制药和天然产物技术与工程等。研究领域包括:„ 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与工程及其涉及的应用基础、内在规律、关键技术和设备。„ 生物能源技术与工程及其涉及的应用基础、内在规律、关键技术和设备。„ 生物基化学品生产技术与工艺的开发。„ 菌种的筛选培育和发酵工艺优化。„ 生物制药及天然产物提取工艺技术的优化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

      • 四川省成都市
      • 高校
      • 专利:2
      立即咨询
    • 钟教授教授,博士导师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导师。汉族,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成都工学院化工系。现任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理事。在教学科研及工程领域的第一线,完成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她领导的课题组以国内首创的“料浆浓缩法制磷铵新工艺”和装置的高水平大型化、国产化、大面积推广并以此技术改造引进五大磷肥工程取得成功,为我国磷复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和各种荣誉称号。(一)国内首创“料浆浓缩法制磷铵新工艺”(二)完成“料浆浓缩法制磷铵”装置大型化、国产化技术攻关和成套技术推广(三)以“料浆法磷铵”联产技术改造引进五大磷肥工程,取得重大技术进步(四)开辟磷化工与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相结合的新领域(五)领先国内开发成功湿法磷酸净化技术

      • 四川省达州市
      • 高校
      • 专利:4
      立即咨询
    • 汪教授教授、实验室主任

      1994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进入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昆船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作博士后研究,2002年作为引进人才并聘为教授到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至今。现任四川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高等学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西南分会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力学学会流控专委会液压气动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理事、四川省后备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绿色设计与制造、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或参与《化工产品与建筑材料关键产品生态设计技术开发》、《机械制造企业清洁化生产生产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S-CIMS环境下清洁化生产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应用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以及省科技攻关等纵项科研项目近10项,主持军工项目5项及企业委托各类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清洁生产原理与方法》专著一部、参研《机械设计》等数字化手册4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检索近10篇,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 四川省南充市
      • 高校
      • 专利:8
      立即咨询
    • 周傲英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 上海市
      • 高校
      • 专利:7
      立即咨询
分类
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