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以“链”建“群”、以“高”促“新”!看成都背后的双轮驱动

关键词:看成都背后的双轮驱动

  • 发布日期:2025-10-10
  • 来源: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行业:
  • 类型:通知
  • A+
    A-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根据报告,今年,中国有2个集群(深圳-香港-广州和北京)跻身前5位,25个集群进入全球百强,仍是拥有世界上最多创新集群的经济体,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新增了风险资本交易量作为排名指标,成都在“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中排名第24位(按旧方法排名为21位,较去年上升2位),在入选中国创新集群中位居第7位。
    引入新排名指标
    “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原名“全球百强科技集群”。自2017年以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每年组织对全球经济体的顶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主要根据通过《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以及今年新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3项指标来进行集群的排名。
    据WIPO介绍,2025年用三项指标界定了全球百强创新集群。第一个指标侧重于已公开专利申请中所列发明人的所在地,第二个指标考虑已发表科技论文中列出的作者。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GII引入第三个指标:风险资本交易地,重新塑造了排名格局。
    引入新排名指标后,“全球百强创新集群”相较去年排名发生了显著。从入选百强的中国集群来看,在前十位集群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1;北京集群排名第4;上海-苏州集群则排名第6,虽然排名相较于去年分别下降一位,但仍然均位列“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前十位。
    此外,排名前20的中国创新集群里,还有杭州(第13名)、南京(15位)、武汉(第18名)。
    成都创新基因西部最活跃
    相较于2024年,引入新排名指标后,成都排名变化不大,位列全球24名。依旧领先慕尼黑、芝加哥、悉尼等城市。从入选中国集群来看,成都也是西部地区排名首位的创新集群。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5年100大创新集群简报”,过去5年间,成都专利申请密度为每百万人334份,科学论文发表密度为每百万人10928篇,风险资本交易量密度为每百万人138宗。
    根据该数据的组成,从专利申请排名来看,四川大学、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别位列前三;从科学论文发表数量排名来看,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分别位列前三。
    从区域合作来看,成都16%的PCT专利申请是与创新集群单位合作提交的。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北京和上海-苏州是合作申请最多的创新集群;同时,55%的科学论文是与其他单位合作发表的,这些单位也集中在北京、深圳-香港-广州和上海-苏州。
    梳理近几年的“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成都从2018年首次上榜的第56位,到2025年全球排名第24位(按旧方法排名为21位),整体呈上升趋势。
    2024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成都“三中心一基地”的城市定位,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我国西部创新资源最富集、创新基因最活跃的城市,全球排名稳居前列,也是成都对科技创新持续投入的体现。
    在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7年的2473家增长至现在的14500家,实现了5倍增长,意味着每天就有4家高企在蓉诞生;成都全社会研发投入824.12亿元、同比增长12.4%,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都已布局建设国家级重大科学基础设施1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152个,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19家;人才总量已攀升至669万,居全国第四位……

    此外,创新成果也接连在蓉迸发——天府绛溪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双亿度”运行……这些成果既包括前沿创新,又涵盖产业应用,众多成果斩获全球“首个”“首次”,并持续刷新纪录。


附件下载